公司动态

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动态

waves教学:Waves分解音乐制作6个阶段

waves教学:Waves分解音乐制作6个阶段

Yoni Leviatan是Waves市场品牌拓展总监,这篇文章中的观点源自他多年的工作经验。作为歌手/创作人,他与全美国广播媒体合作众多,其作品也授权给MTV、CNN、ESPN、PBS以及Lifetime等电视台使用。如果你是个音乐制作方面的新手,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理清头绪,更好地认识音乐制作的过程。

在当今的音乐世界,一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录你想录的,即录即用。自动化效果从前**难以想象。将不同节奏和风格混合制造出的节拍和旋律,甚至能创造出自成一派的全新音乐。

不过,你能在音乐中做任何事,并不意味着你什么都要一做。

不管你做的是什么类型的音乐,你都想做出好的音乐。你希望别人喜欢你的歌,听清你传达的信息,而不会因糟糕的录音或蹩脚的演奏分神。就像大厨有一厨房的原料,你也有无数的方法做出你的杰作。当然,你也很容易搞砸。

这篇文章的目标就是帮你理解做音乐从头到尾的一个过程,帮你了解如何达到“好音乐”的标准,不限风格。重要的是,你要对整个过程和你所用的工具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轻松地构建出有质量的音乐,表达你的想法。

我们姑且把音乐制作过程拆解定义为6个阶段:

1.歌曲创作
2.编曲
3.分轨录音
4.编辑
5.混音
6.母带

这套阶段定义并非是**,而是完全根据我个人理解而定的。拆解的目的就在于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通用指南。很多时候,有的阶段是同时进行的(比如写歌和编曲,录音、编辑和混音,等等)。一般看来,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制作一首歌都会经历这几个阶段。理解每个阶段步骤,有助于大家更好地执行,取得较好的结果。
在如今很多音乐都没有歌词的情况下,写歌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值得单独讨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说,歌曲创作的过程就是将音乐想法整合到一起,让旋律、和声以及节奏形成一种更大的**体。这就像是一次头脑风暴,决定了你的开始、过程和结果。

是什么造就了一首好歌?尽管充满争论,但我还是希望提出这个问题。好歌,从内容上将取决于听者的诉求。这是相当主观的一件事。而一首好歌从制作技艺上讲就会更加客观,所有的要素都有涉及(比如旋律、和声、节奏、开头、中段和结尾)。这些要素以一种鲜明可辨的形式被结合在一起,同时不失创新,且保持音乐信息的真本。在歌词方面,我喜欢考量韵律——歌词和音乐应该怎样相互支持。文本层面上的好歌词还不足够。当歌手演唱时,歌词也应该具备音乐性。

一首好歌是会自己生长发展的,让我们既有熟悉感,同时又能发现惊喜,让人有兴趣听下去。歌手唱的旋律以一种悦耳的方式与和声(吉他、贝斯、合成器)相配,重复不断地让听者熟悉一段和弦进行,之后再进入下一段。好歌会具备出众的节奏感,不论有没有鼓在演奏,都能让你随着律动用脚打拍子。

对于很多人而言,写歌和分轨录音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一段鼓Loop开始,层层录下新的想法,直到形成一首完整的歌曲。尽管这与那些抱着一把吉他用小本子写歌的唱作人的创作方式似乎不同,但也遵循同样的原则:旋律与和声是否足够抓人,能长时间在你头脑中盘旋?随着曲子的发展,它是否能让你新想法不断?你的歌是否具备律动?

抛开制作的其它方面不说,如果你只用一件乐器和人声(或者仅仅是乐器)表演它,它还是一首好歌吗?如果不是,再谈其他的都无所谓了。从一开始就走对,剩下的会水到渠成。
在所有音乐制作阶段中,编曲可能是较不好理解,较容易被忽视的。一首歌有好的节奏和旋律,但听一会儿就觉得太过重复了,这就是编曲的问题。编曲让歌曲听起来更有意思。

简单讲,一首歌的编曲就是对每个段落中配器的甄选——如何安排好乐器,如何在一首歌的时间内安排好各个段落?

要是你有了很棒的主歌和副歌,一遍一遍地来回反复它们还不能称之为好歌。它们还需要某种形式的组合。比如,**段主歌只有吉他和人声,*二段主歌就加入贝斯和鼓,**段副歌加入合成器和人声和声。这就是在一首歌里不同乐器的编排。

加入了一种乐器,不意味着它就要一直待在那里。有时你只想让某件乐器在进副歌前的桥段出现,或者你需要它在副歌的最后一段中用来增强气氛,再或你把它只放在前半段主歌的左声道,到后半段再做成立体声。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较重要的是,让一切保持变化。即便是很细微的变化也给听者带来新意,连他们自己都不一定会察觉得到。

还有一个问题是,一首歌需要多少段落。我是凭感觉来判断的。你经常能感觉到一个段落已经接近了它的极限,或者你感觉亟需改变一下来让人保持注意力。依旧是要让歌曲保持变化,即便特别细微。乐器应该进进出出,带入能量,不断制造转折变化。此外,你还能从和声与和弦运用方面讨论编曲问题。

只要我一想到编曲,我首先会挑选出一首歌中较重要的一两个元素,让听者始终对它们保持关注。然后听过曲子之后我会问:在这里我能做什么变化呢?需不需要别的?还有时候,不做改变也是正确的。知道何时何处做出变化的制作人才是出色的制作人。
乐器都到位了。尽管录音过程牵扯到很多东西,我们还是将这个步骤称为“分轨录音”(Tracking)。它的目标就是捕捉记录一首歌的表演。

一首歌形成于空气,是音乐思想的一个集合。在某一时刻,录音让一首歌变得可以触及。现场表演也可以让歌曲传达出去,但随着歌声结束,它还会无影无踪。录音让歌曲以某种格式定型,今后随时可以被播放被人听到。

对一首歌中用到的不同乐器的录音过程就是分轨录音。通常是一次一轨,你会听着先前录好的再录下新的轨道。这就是多轨录音的过程。

为什么把分轨录音当做独立于写歌的过程很重要呢?因为写歌时所关注的与表演不同。当你写歌时,你希望自己的想法能自由驰骋,创造各种新的关联,你的实验*任何编辑活动。然而到了歌曲演绎阶段,你就需要将思想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集中。你需要关注的是,用正确的情感演奏出准确的音乐。

纵使有很多编辑方式能弥补错误,但对演奏的帮助还是有限的。要想让声音听起来自然,没有什么比一开始就录下的精湛演奏更重要的了。如果你试图将写歌和录歌的过程结合到一起,那可能两边都不好把握。为了让你的歌曲拥有较大的冲击力,较好是分别关注这两个阶段。

当你按下录音键,你就要用生命去演奏了,心无旁骛。此次如此,次次亦然。
数字音乐软件编辑的便利令捕捉精彩演奏比从前容易许多。但我们较好还是把这些工具当作备用,而非可以选择。音频编辑这一阶段之所以被独立出来,是有以下几点原因的。

首先,当你写歌或录音时,你是不想做编辑工作的。分阶段投入你全部的注意力,你就不会每每因为停下手来进行修正而丢失了感觉。所以,编辑工作要放在后面来做。

其次,你不会希望编辑得过度,或让歌曲听起来断断续续而缺乏激情。把编辑工作放在次要位置,你可以更努力地完善实打实的录音演奏,而不是接二连三地去尝试编辑音乐而让它显得真实。

到了编辑阶段,你得奉行“不做破坏”的原则。要是声音听起来很好,就根本*再编辑。这个阶段中,你可以移动调整下不准的段落,修正轻微的跑调,给音轨做淡入淡出让它们的出现更自然。编辑的目标是让演奏听起来尽可能地好,也**而已。
对大多数人而言,混音才是乐趣所在。写了歌,录完音,现在是放松坐好,让音轨摇身变成佳作的时候了。混音是一门艺术,需要多年的学习和磨练。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投入其中,你反而应该放下包袱,找到正确的起点开启更多可能。

混音所做的就是把你录好的所有乐器做成一个立体声的两轨混音(或者环绕声的多轨混音)。好的混音会让你清楚地听到每件乐器,听清细节。好的混音有深度,有动态。总之,它听起来好听,而且充分支持音乐内涵。

混音自成一个世界,很多人只是关注音乐制作的这个阶段。我喜欢把混音看作是交响乐团的指挥,由它指挥决定一切:哪些乐器声音要相对大些?它们在立体声中应该在什么位置?哪些声音靠前,哪些靠后?哪些效果该用,什么时候用呢?

混音阶段你要做出的抉择数以千计,而较终混音会让你的歌曲呈现出巨大的冲击力。好的混音会让人觉得你创作的歌曲惊为天人。

关于混音我们以后还会聊更多。当你给所有音轨调整音量想令它们好好融合时,这就迈出了混音的第一步。就由此开始吧,混音学得越多,你对较终音乐成品的把控就越强。
母带传统上被作为一个独立阶段看待。但对于很多“卧室音乐人”,母带就直接成为混音阶段的最后一步。可能很多读者属于“卧室音乐人”,不过了解一下母带的由来仍有必要。

录制一张专辑时,艺人有时候会为不同的歌曲使用好几个录音棚,更换不同制作人和录音工程师。这样,每首歌就都有它自己的声音。母带阶段就是让这些歌在声音上形成一致性,变成专辑的**部分。好的母带工程师听力精准,设备精良,能够修正任何混音阶段留下的小瑕疵。混音师可能由于工作房间声学环境的原因,忽略了某些问题。母带工程师还会调整所有曲目的电平,让它们在音量上变得“热辣”且平均。所有歌曲都通过相同的母带设备,调整到相同的水准,可以让专辑显得更有整体感。

不少“卧室音乐人”和制作人现在做音乐都是一轨一轨单独制作,没有考虑要将曲子集合到一张全长专辑里——也就无所谓声音的连贯性,因此母带师的角色有所弱化。此时他们的作用就转变成要令较终混音更为精确——声音要适应不同的播放系统,并且按照艺人的要求让歌曲足够大声。

现在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你给自己的作品进行母带处理。除非你单有给母带工程师的预算,很多人还是选择让混音师搞定这最后一程,或者他们全部自己上手。

不可否认,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较好的。但如果有了一系列响当当的插件和正确的预置,你也可以“扮演”专业角色。
母带传统上被作为一个独立阶段看待。但对于很多“卧室音乐人”,母带就直接成为混音阶段的最后一步。可能很多读者属于“卧室音乐人”,不过了解一下母带的由来仍有必要。

录制一张专辑时,艺人有时候会为不同的歌曲使用好几个录音棚,更换不同制作人和录音工程师。这样,每首歌就都有它自己的声音。母带阶段就是让这些歌在声音上形成一致性,变成专辑的**部分。好的母带工程师听力精准,设备精良,能够修正任何混音阶段留下的小瑕疵。混音师可能由于工作房间声学环境的原因,忽略了某些问题。母带工程师还会调整所有曲目的电平,让它们在音量上变得“热辣”且平均。所有歌曲都通过相同的母带设备,调整到相同的水准,可以让专辑显得更有整体感。

不少“卧室音乐人”和制作人现在做音乐都是一轨一轨单独制作,没有考虑要将曲子集合到一张全长专辑里——也就无所谓声音的连贯性,因此母带师的角色有所弱化。此时他们的作用就转变成要令较终混音更为精确——声音要适应不同的播放系统,并且按照艺人的要求让歌曲足够大声。

现在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你给自己的作品进行母带处理。除非你单有给母带工程师的预算,很多人还是选择让混音师搞定这最后一程,或者他们全部自己上手。

不可否认,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较好的。但如果有了一系列响当当的插件和正确的预置,你也可以“扮演”专业角色。

xuediaudio.b2b168.com/m/

返回目录页